关键词:成交低迷、地产暴跌、消费普涨、通讯大涨、周期分化;
风向标:中国平安、新华保险、招商银行、工商银行。
行情和我们9/18周报(经济滞胀,周期向下,如何应对)预期的一致,在投资增速下滑和工业增加值下滑的大前提下,经济转为滞涨,从而周期股中资源股暴跌,而防御性消费股逐步走强(按照美林时钟配置资产是何等的重要)。在9/18和9/25的周报中我们都提示了今年第四季度ICT行业(信息、通讯、技术)的机会,通讯行业中5G的机会中光通讯和基础设施类的配置机会,在最近两周就提前爆发体现出来。
一、最近一周行情主要体现四点:
(一)成交低迷:临近国庆节和中秋节的长假,出现了明显的避险情绪,投资者纷纷获利了结,指数走低,在9/25日下午ZJH召集会议进入大会前维稳模式,市场传言证监会各大投资机构不准净卖出,从而使得最后几个交易日成交量越来越小。
(二)房地产在9/23、9/24周末的利空打压下,放量暴跌走低,投资者也预期在长假期间很多城市也可能放出房产买入之后2~5年不得转让的利空,加上期房交付的时间,相当于4~7年内不能卖出,这自然降低了投机客买房的意愿,房产价格最近一两年整体调整是必然趋势,投资者也卖出房地产股票避险。
(三)消费普涨:消费板块(食品饮料、调味品、白酒、家电、医药、百货)出现了普涨格局,这个完全符合我们9/18日周报的预判。投资增速下滑和工业增加值下滑的大前提下,经济转为滞涨,防御性消费股逐步走强(按照美林时钟配置资产是何等的重要)。美林时钟和历史数据告诉我们买防御性的股票或者持有现金。同时钢铁价格下行、RMB最近两周贬值对家电业的成本降低、收入提升也带来一些正面影响,使得部分家电股票也逐步走高。
(四)周期股分化。在9月14和15日公布经济数据之后,文华财经期货工业品指数出现了12天的大调整,周期品也跟随调整。其中的逻辑是:投资增速下滑、工业增速下滑,导致钢铁需求会下滑,那么焦煤、焦炭的需求量自然下滑,所以工业品下跌属于合理的推理。只有部分化工、造纸(环保推动)的行业出现上涨的机会,水泥等建材也出现冲高回落,投资者对投资增速下滑还是心存担忧。
普渡资本认为:中短期观望周期股。
(五)通讯大涨:芯片、5G轮动上涨,在9/18的周报我们针对ICT行业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的机会分析有重点提到。
二、黑色系(铁矿石、螺纹钢、焦炭、橡胶)暴跌的真因,论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 (一则期货老手跳楼事件的感想)
(一)在9/1周五晚上和做股票和期货的朋友们聚会,一个朋友提到看多橡胶,观点是今年的大卡车销量大增从而用到的橡胶量也会大增。从基本面分析来看,观点如下:
1、橡胶消费的增量不是靠新增的车子的增速,也包含大卡车,而主要依靠现有车子的存量和新车的部分增量,虽然有的朋友买了新车开了三五年转让给其他人,但是那辆车子还是在路上跑,只是换了个主人而已。
2、大卡车的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朱格拉周期,就是在2008年年底推出的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在2009年大卡车、柴油发动机、工程机械(挖掘机、铲车、压路机)等销量暴增。营运车辆是强制八年报废从而使得2017年这些被强制汰换之后的机械需要购置换新,这种短期的增长不可持续,明年下半年大卡车和工程机械可能会同比负增长。
3、从当前的走势和基本面分析来看,橡胶更多的是跟随其他期货走好,而非电解铝基本面转好而走好。
4、在9月14和15日公布经济数据之后,投资增速和工业品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文华财经期货工业品指数出现了12天的大调整,周期品也跟随调整。其中的逻辑是:投资增速下滑、工业增速下滑,导致钢铁需求会下滑,那么焦煤、焦炭的需求量自然下滑,所以工业品下跌属于合理的推理。
5、中国M2增速下滑、美元缩表:M2增速下滑其实相当于中国的缩表,收缩货币增量甚至货币总量负增长,那么流动在市场的钱自然少了,这样资金的价格(DR007)也自然水涨船高。一些投机性的资金自然会撤离高风险的市场,也就是先知先觉的人先考虑撤退了。在美元缩表之后,国内黑色系加速了下跌,这就是市场对政策的集中反映。
6、中期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在未来两年是高确定的事情,螺纹钢的需求自然下滑,这不是供给侧改革能够扭转的(除非现有产量再大幅度降低),中国的房地产严格限购、限贷、限售,尤其到了9月份,一二三四线城市成交量都同比负增长,而且负增长22%。
三、后续走势研判
(一)在A股长假休市期间,港股大涨3.28%并创出近9年的新高。港股的工商银行、吉利汽车、中兴通讯、融创中国、万科等均大涨10%以上。港股长飞光纤光缆(06869)在8月18日启动,从而带动了A股的光纤和通讯行业的上涨。我们预估在10/9开市的前几天,有可能大银行、保险、汽车、5G、部分有色金属(锂、钴、铝、锌等)的港股影响下出现一定的涨幅。
(二)量能持续萎缩。深圳市场量能维持较好,但上海市场量能持续萎缩,资金参与度不断下降。板块轮动加快,赚钱效应减弱,滞涨板块全面补涨,显示指数繁荣背后,人气在不断涣散。9月4日我们就认为长年不动的滞涨板块现在也在补涨,从行情发展路径来看,这是行情进入尾声的信号。顶背离的权重板块及个股不断增多。虽然目前指数表现还不错,但众多权重板块及个股的技术形态在不断走坏。
(三)本周我们依然维持四周前的观点:以ICT行业(信息、通讯、技术)和补涨股为主的行情大概率延续;指数虽然没有回补缺口3331,但是在19大之前适当降低仓位避险(毕竟现在指数走稳或是因为限制机构投资者净卖出,在会议结束后一旦不存在限制净卖出,有可能演变成机构投资者快速卖出的情形)。行情也走完了89天的大趋势大周期的上涨,因为维稳的原因没有出现指数暴跌的情况。尤其是中证500指数出现了明显走坏的情形。
(四)鉴于对后续行情判断有调整的可能,我们风向标里暂不再放更多股票。普涨的行情或已过去,目前是精挑细选行业,从行业中精挑细选标的的时候了。
(五)从利率的角度来看,利率大幅上涨期间难有大行情,而且将面临着美元缩表的外围环境及中国经济将在第四季度有可能开始回落的大环境,资金逐步回流美国的中期的趋势,我们依然维持3000~3450点的震荡市的判断。
1、制造业短期回暖。9月全国制造业PMI(侧重于大中型企业,国企占比高,上游资源类企业占比较财新制造业指数占比高)为52.4%,创12年5月以来新高,0.7个百分点的涨幅也是去年11月以来最大,指向制造业景气短期回暖。主要分项指标中,需求、生产、价格、库存全线上升。
2、内外需均回升。9月新订单上升至54.8%,新出口订单回升至51.3%,均创下12年4月以来新高,且新订单年内首次高于生产,均指向内外需保持旺盛、供需格局改善。
3、回升基础存疑。9月财新制造业PMI(侧重于中小型的民企)大幅回落至51.0,全国、财新PMI走势背离。而中观高频数据则显示,终端需求再度走弱,工业生产好坏参半,这意味着制造业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购进价格再创年内新高,涨价令上游行业盈利高、生产旺,但中下游行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未来盈利改善、生产走强的持续性仍待观察。
四、第四季度及明年ICT行业机会分析(在市场走弱之后,通常下跌一段时间就是ICT行业布局的机会)
名词解释:ICT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信息、通讯、技术。
(一)通讯:下半年市场走弱之后是布局5G比较好的时点,2019年5G商用的话,提前一年是恰当的时间节点。光通讯目前可以布局,但是有明年行业转弱的趋势。
(二)物联网:物联网可以为通讯行业、电子行业、家电行业的交集部分,这部分在今后的家庭、大型场馆、公用设施都会集中体现出来,在5G投放之后也是建立完整移动物联网的基础,后续会带来一些投资机会。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15年达到7500亿元,同比增长29.3%,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移动互联网向万物互联拓展,从而打开信息产业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三)智能汽车:发改委逐步起草和落实智能汽车的发展战略,只有在实现5G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不管是无人驾驶、智能辅助驾驶都需要通过导航、传感回馈才能有效矫正驾驶路线,所以地图、传感器、激光导航仪、智能驾驶系统应该是投资的核心。
5G标准要求从网络架构上做颠覆性创新,使传输延时达到毫秒量级。最高不超过4ms ,最低仅为1ms ,远低于4G网络的20 ms。NB-IoT、eMTC窄带网技术相对成熟,将广泛应用于“低速、小包、时延不敏感”场景,从而带动“低频、小包”物联网应用场景率先爆发。
(四)半导体、芯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芯片业将来也是有长达10年甚至以上的投资机会,无论消费电子、工业电子、军工电子都会有较好的机会,目前的盈利能力尚不足,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及定价权逐步掌控,未来无论设计、生产、测试环节都会逐步有龙头公司产生。
(五)人工智能:会是至少今后5年的大趋势,今后会反复炒作,在第一轮炒作之后要细分真正能够给公司带来业务和业绩增长的公司也许是后续概念炒作的支撑点。
(六)电子、科技:智能手机虽然销量增速放缓,但是智能手机升级及平均售价提升还是能够给电子行业及电子设备行业(玻璃加工、激光镭射、电子测试)带来稳定的增长。LED行业目前至少还能维持一年多的高景气状况,可以持续投资和持有。VR/AR产业链随着iPhone X的发布对整个产业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带来高端手机全面屏升级的趋势机会。
五、消费的增长
(一)在9月18日的周报我们就提到了当经济转为下行、滞涨阶段,要投资防御型股票或者持有现金。防御型股票分为:
1、消费类:牛奶(伊利、蒙牛)、调味品(如: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恒顺醋业等)。蒙牛乳业两个月涨幅50%也说明竞争环境改善,超市卖的牛奶缩短到一个月内的货品。
2、公用事业类:基础设施的机场(免税店改革)和高速公路、供水、供气、水力发电等。
3、可选消费:白电、乘用车、白酒、服装、旅游、娱乐媒体、超市百货、金银珠宝等。
4、增长型:维持中高速增长并PEG合理估值的股票,如:白电、电子行业的白马、新能源等。
(二)收入增长的来源。决定居民收入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速越快,各部门可获得的收入也越多;二是居民在收入分配中得到的比例,一般与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有关。经济决定居民收入水平。经济景气、企业盈利改善,往往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提升;企业经营向好、公司股价上涨,会增加居民财产收入,而经济繁荣伴随利率上行,又会提高存款的利息;此外,政府收入增加,转移支付的空间也更大。而政策则是调节收入的分配。常见的政策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调薪、最低工资标准、转移支付和个人所得税等。最近两次居民收入增速的大幅提高,也与政策相关。
(三)增收带动消费提升。过去居民收入每次快速增长,都促进了消费增速的提升。07年经济高速增长、通胀抬头,政府出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加薪政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跳升到17.2%,社消零售同比也上升到16.8%,08年依然高达21.6%,居民的实际消费继续扩大。10年通胀导致消费名义同比大增18.4%,也催生了居民增收政策的出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4.1%,支撑11年消费同比维持在17.1%的高位。从消费结构来看,收入提高对消费的影响更集中地体现在必需品以及金银珠宝上。07年和11年两个时期,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速均超过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必需品如日用品、食品烟酒和服装鞋帽的消费增速也高于平均水平8到10个百分点。而尽管家具、家电和建材消费同样快速增长,但与房地产销售高增的关系更直接。
(四)收入与财富,谁是主导?当前,居民人均收入的涨幅随经济增速一同趋缓。16年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而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8.6%,工资性收入增速8.0%,经营净收入增速仅6.6%。同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薪酬调整政策促进居民增收的效果也在减弱。07年公务员加薪大幅带动了整体平均工资的显著上升,而15年公务员加薪幅度同样很大,但居民平均工资的整体增速变化却不明显。形成对比的是,这两年一二线到三四线房价飙升。这一方面,增加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居民持有的房产明显升值,带来财富效应。从历史看,房价上涨和财富升值,有助于部分可选消费和高端消费的增加。00年以来房价四次快速上涨,都导致了家电、金银珠宝和体育娱乐用品等可选消费的快速增加,16年家电消费增速接近15%,体育娱乐用品增速超过20%。居民财富增值对高端和奢侈品消费需求的贡献同样显著,二手房房价与澳门博彩收入同步性极强,同时也是富豪消费价格指数的领先指标。但房价上涨对居民整体消费的带动并不明显。地产相关的家具、建材、和家电类合计仅占社消零售的10%。12年和16年地产销售和房价大幅上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反而震荡走弱。居民消费中的必需品主要由可支配收入决定。由于可居民支配收入增长平稳,今年以来服装鞋帽纺织类的零售额增速保持低位,日用品销售额同比降至7%,而粮食食品饮料烟酒的消费短暂反弹后最近3个月也接连回落到8%以下。
(五)因此,财富升值对消费的贡献有限,最终决定消费需求的还是居民的收入。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仅刺激了可选消费和高端消费,而地产相关消费虽然被拉动,在社会消费总体中比重却不高,对整体消费贡献有限,甚至在居民偿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还会反过来侵蚀居民的消费能力、挤压其他消费。所以,依靠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升值来拉动居民消费并不现实,未来只有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产业,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抑制短期投机和过度举债,才能支撑居民消费的长期提升!
六、新闻摘要
(一)【LME金属库存普降,国庆期间海外资源股大涨,澳洲锂矿公司GR暴涨近两成】国庆期间,由于库存普遍下降,叠加美国经济数据上行,有色等大宗资源商品表现出色:LME价格方面,锌上涨3.48%,铜上涨2.43%,铅上涨1.55%;股价方面,GalaxyResources(澳洲锂公司)暴涨19.62%,泰克资源(全球最大锌矿企业)大涨8.91%,俄铝涨4.92%,南方铜业涨4.73%
(二)【姜超:本次定向降准上市商业银行约释放3000亿资金远低于市场主流观点预测值】“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发布消息称,在9月30日,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央行定向降准释放资金高达7000-10000亿。但根据测算,按照最新定向降准标准,上市商业银行大约能释放3000亿资金,远低于市场主流预测的7000-10000亿。因此,本次定向降准可以释放的流动性有限,仅相当于一次MLF操作投放资金的数量。
(三)【高层表态禁售燃油车专家称划定具体时间是误区】既然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禁售燃油车是大势所趋,如何落地如何操作则是行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从目前众多专家的观点来看,不盲目跟风,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提升技术目的,找准自己的发展节奏是较为主流的观点。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同样认为,中国制定燃油车推出时间表的时机尚未成熟,不必急于像欧美国家一样列出时间表。“制定时间表仅是政府的一种表态,有助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但电动汽车能否取代燃油车,关键还要看电池技术的发展情况。”(经济观察报)
(四)宝马和梅赛德斯计划大量生产新型电动汽车来摆脱特斯拉的威胁。(路透)
(五)【今年国庆长假广州楼市平淡成交量价均降】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监测,今年十一假期广州11区一手住宅总推货量2090套,比去年十一假期(5979套)大跌65%;买家首付普遍提高,不少楼盘的看房者显得稀稀疏疏,总体而言,市场人气明显减少。(羊城晚报)
(六)【新华社:发展电子支付不能简单地“去现金化” 】电子支付方式在城市消费中渐成主流,稳步发展电子支付、减少现金使用也成大势所趋。然而,必须看到,有少数地区和部分企业片面宣传无现金社会的概念,个别企业借高额补贴推广某种单一支付方式,甚至出现拒收现金的现象,这种简单地“去现金化”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实际,影响现金正常流通,损害部分消费者权益。发展电子支付不是要消灭现金,而是多一个选项。在电子支付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让民众更多了解电子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
(七)【美就业报告令美联储年底加息预期升温】美国劳工部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受飓风“哈维”和“艾尔玛”影响,9月份美国非农部门就业岗位7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失业率创16年来新低,同时薪资涨幅加快。这表明美国就业市场仍整体向好,市场人士对美联储在今年底再次加息的预期升温。
(八)【陕西将全面开放养老市场】陕西省日前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陕西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华社)
(九)【人民日报: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人民日报刊文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商业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直播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影音软件等,都在运用算法这个“读心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创造出一种新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信息获取已经从“大海捞针”进入“私人定制”模式。然而,技术往往是一把冷冰冰的双刃剑,在价值和利益的天平上,所谓的算法成为了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算法不是王法,算法决定内容更不是王道。只有算法回归到服务内容的角色,变得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才能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清朗的环境中自由飞翔,才能使网络空间碧波荡漾,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素材来源:微信公众号——普渡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