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 | 银行摸排高净值客户涉税信息,你还在裸泳吗?
2017-11-30 日前,又有一家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宣布启动存量非居民个人高净值客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这是继工、农、中三大行后,第四家发公告通知客户配合相关调查的国有大行。
随着“中国版CRS”——《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逐步推进,各家商业银行的摸排工作也在相继展开。
那么,截至目前,究竟哪些银行开始了这项工作?针对哪些收入群体?
哪些银行在摸排?
9月2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从2017年9月30日起开展存量个人高净值客户尽职调查工作,要求拥有非中国税收居民身份,且于2017年7月1日前在该行开立过存款账户、银行卡账户、储蓄国债-凭证式(现金购买)以及其他《管理办法》要求尽职调查账户的客户,于今年12月31日之前配合该行填写并签署相应的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
公告显示,建设银行此举是为了履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国际义务,规范金融机构对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行为。
当然,对存量个人高净值客户开展尽职调查工作的银行不止建设银行一家。
随着“中国版CRS”正式落地,各家银行的摸排工作也在相继展开,只是进展不尽相同。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银行虽然未在官网发布公告,但相关工作已在有序进行。
某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其所在的银行虽然还未开始相关的尽职调查工作,但该行应《管理办法》要求,对外籍人士在银行端开个人账户已严格很多。
“以前只需要护照号,如今开户还需要提供国内工作证明等信息。不少客户对于CRS的执行等信息都并不是特别了解,我们此前也对相关客户开办过普及相关知识的活动”。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时间表,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摸排工作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
按照规定,2017年12月31日前,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尽职调查。2018年5月31日前,金融机构报送信息。2018年9月份,国家税务总局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第一次交换信息。2018年12月31日前,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排查对象是谁?
《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排查对象是是非居民金融账户。依据本次建行的公告,调查对象也是拥有非中国税收居民身份(于2017年7月1日前在该行开立过相关金融账户的客户)。
“非居民”是指中国税收居民以外的个人或企业,不包括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或者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的公司及其关联机构。换言之,这个“中国版CRS”主要面向的是“老外”。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并不代表CRS与中国居民无关:一方面,近年来,移居海外、持有国外绿卡或拿着外国护照,但又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人中,不乏身家丰厚利用海外账户进行逃避税的人;
另一方面,CRS不仅仅只在中国实施,从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开的资料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和地区都进一步承诺实施CRS。比如有“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百慕大等。
这意味着,如果一名中国公民转移财产到境外,在境外拥有金融资产,也同样会被实施CRS的国家的金融机构视为非居民金融账户,其账户信息也将会被收集、报送,未来将会交换给我国的税务总局,最终实现我国与各国(地区)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可能受到CRS影响的人群分为两类。”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许晓扬表示:“一类为其在中国持有或控制金融账户,且其涉税信息将参照《管理办法》申报回其税收居民所在国的非中国税收居民;另一类为其在中国以外国家或地区持有或控制金融账户,且涉税信息将参照该国家或地区的CRS国内法申报回中国税收居民。”
注意以下时间表:
2017年1月1日,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开始按照标准履行尽职调查程序。
2017年12月31日前,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600万元)的尽职调查。
2018年12月31日前,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2018年9月,中国进行首次对外交换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在全球信息透明化的趋势下,各国税务机关正采取积极行动通过信息交换打击跨国逃避税。高净值人群应当合理审视其资产情况,提前进行合理规划,以降低潜在税务风险。
考虑到各国税务制度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海外配置资产还将涉及法律、外汇管制、资金安全性等因素,高净值人群应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以探索在合规范围实现税务效益最大化。
素材来源:微信公众号——颐联国际投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