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是防止土坡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构筑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常见构筑形式。它被广泛地用于堤岸、边坡、桥梁、地形变化等工程设计中,起到了强化空间结构、增加空间层次、美化空间环境的作用。
挡土墙常采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砌筑而成。由于挡土墙的产生往往源自功能要求,其设计在工程力学和施工材料、工艺等方面更容易被关注。随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挡土墙在园林景观中的审美需求不断得到强化,挡土墙的形式美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共同营造设计已经成为趋势。
下面介绍一下挡土墙在园林中与不同景观元素的结合应用,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挡土墙与坐凳结合
园林中比较低矮的挡土墙,可以结合坐凳,形成既具有防护功能、又具有坐憩功能的景观元素,多见于花坛与绿地的池壁;还可将挡墙做成跌落式台地,结合室外观演场所,形成室外看台。
① 花坛、绿地等的池壁与坐凳结合。花坛、绿地边坡可以看作是小型的挡土墙,它们形式多样、材料丰富,在个性化的设计中可以结合坐凳,形成供人休息停留的线性休憩交流空间。
② 跌落式挡墙与看台结合。在跌落式的室外表演场地周边,将坡地做成层层跌落式的看台,形成室外观演空间。这种设计手法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流畅与层次感,同时还能形成娱乐、集会活动的空间。
挡土墙与景墙结合
挡土墙作为景墙的一种形式,也具备景墙的一般功能。但是,由于挡土墙自身的特殊性(一面作为支撑结构与土壤结合),所以挡土墙必须是实墙,不能采用透空等一般景墙的设计手法。
1. 彩绘挡土墙
彩绘是在构筑物表面绘制装饰画,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彩绘在中国源远流长,还被称为月一青,常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主要绘于梁和仿、柱头、窗权、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彩绘不仅有很高的美观性,还具有很好的防水性。
彩绘挡土墙即在挡土墙面层用专门的耐久绘画颜料绘制各种图案,达到美化环境、提高艺术文化品位的作用。彩绘图案可以做到细致入微,也可以简洁大方,题材丰富多样,可以反映地方历史,也可以表现地方传说等。西班牙马德里的AGuarda港口护堤就是一个运用彩绘装饰挡墙提升环境吸引力的生动设计。
2. 浮雕挡土墙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方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顾名思义,浮雕挡土墙是采用浮雕的艺术手法对各种材料加工成型,然后将制作好的艺术图案造型连接到挡土墙的预埋件上,使之与原有挡墙成为一个整体,用以美化挡墙、提升环境。这类挡土墙由于是采用浮雕的艺术处理手法,有时还与圆雕、透雕手法相结合设计,通过图案的高低层次、肌理效果对比和光影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四川德阳市的“德阳艺术墙”堪称是此类设计的经典之作。
3. 拼贴挡土墙
拼贴挡土墙是将各种颜色的贴面材料(如马赛克、琉璃等),根据设计图案的造型,进行分割、粘贴、表面处理等工序制作而成。由于马赛克、琉璃等贴面材料单位面积小,色彩种类斑斓,具有无穷的组合方式,所以它能将设计师的造型和设计的灵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气质。
4.划分空间的挡土墙
精心设计的挡土墙,可以成为划分空间的媒介。比如曲线形景观挡土墙给人以流动性、导向性和聚集性,同时能形成韵律感和次空间,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使人沿着它的路线行进,空间之间形成自然过渡。而折线是介于直线与曲线之间的一种线性形式,可以将它看作是由两条或者多条直线组合而成,也表达了简洁、连续的特点。
挡土墙与廊架结合
1. 挡土墙与花架结合
挡土墙可以作为花架一边的支撑结构,与花架结合,形成挡墙式的花架休息交流空间。视挡墙高度,整个构筑物可以是通透的,也可以是半私密的空间。
2、挡土墙与拱廊结合
这种挡土墙的应用方式在欧洲古典园林,特别是意大利台地园中经常看到。将台地的挡土墙做成拱廊形式,与上下台地的台阶结合,挡墙与柱式、浮雕结合,券拱中放置雕塑,同时结合小的水景,最终形成空间丰富的交通和景观融为一体的半封闭式台地空间。
挡土墙与水景结合
1. 档土墙与流水结合
挡土墙与流水结合,可以形成具有活力与动感的园林空间,营造出活泼生动、富有山林野趣的景观氛围。利用自然石材砌筑的墙体,可以成为水流的岸线,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还能成为水流跌落的障碍点。
2. 档土墙与跌水结合
挡土墙与跌水的结合,在景观设计中运用非常普遍,因为挡土墙与跌水有相同的设计前提——地形高差的变化。跌水效果视挡墙的材料与处理手法,可以形成不同的形式。日本别府市政厅广场和“青山绿水的庭”一层庭院,运用挡土墙形成的高差,设计出各具特色、表达各自理念与创作意图的跌水景观,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素材来源:旅建网